2011-04-06

童話《小紅帽》的版本

某老師朋友問到小紅帽故事中,小紅帽到底有沒有被吃掉?

查了一下,的確是被吃掉了,只是晚期的版本,大野狼被剖腹,又把奶奶和小紅帽給救出來了。

這個故事的東方版本,就是虎姑婆了,狼變成老虎。

17世紀法國作家夏爾·佩羅最後對這則故事的寓意作了説明,向人們明確了其創作意圖:

「通過這個故事應該明白,兒童們,特別是漂亮的、有禮貌、有教養的小女孩們,切不可聽信陌生人。反之,便會成爲狼的美餐。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過。我說「狼」,是因爲所有的狼都各不一樣:有的狼給人一種老實規矩的感覺——不亂叫,不可憎,沒脾氣,而是溫順,樂於效勞,他們跟隨著街上的少女,甚至跟到了她們家裏。哎!誰又不知道這些溫順的狼其實也是那群最危險的野獸中的一員呢!」

看來,要當個色狼,也是要很有禮貌的。

外行人寫的充電電池簡介及使用指南

隨著各類電子產品的普及,以及交通工具開始電動化的趨勢,二次電池(充電電池)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。電池種類眾多,特性又不盡相同,最好瞭解手邊電池的特性,可以避免誤用造成使用及荷包的麻煩。

一般生活中會看到的充電電池大概有幾種:鎳氫電池(Ni-MH)、鋰電池(包括鋰離子電池 Li-ion 以及鋰聚合物電池 Li-polymer)、鉛酸電池(Lead-acid);更早之前的鎳鎘電池(Ni-Cd)因環保因素,一般除了老式家用無線電話還在使用,已漸漸退出一般人的生活中。

鎳氫電池


鎳氫與鎳鎘電池因為電壓與一般乾電池相近(分別為1.2V及1.5V),所以同形狀規格的鎳氫電池常是很多家庭會出現的東西。鎳氫電池與鎳鎘電池有很多相近之處,充電設備也可以通用,所以很多人以為鎳氫只是鎳鎘電池的容量加大版。

鎳鎘電池最著名的缺點,大概就是記憶效應;這個名詞出自航太工業,早期的人造衛星上利用太陽能版搭配充電電池,藉以維持衛星的運作,由於衛星的運行在陽光及地球陰影下的時間十分規則,沒有經歷完整的充放循環(充飽電再大幅度放電),久而久之電池的容量也只剩下平常使用的部分,像是被「記憶」了。

事實上,記憶效應容易發生,及使在實驗室裡刻意製造也不容易;況且記憶效應還是鎳鎘電池的「專利」,在鎳氫或其他種類的電池上不會出現。但很多人覺得電池容量變小了,還是把帳算到記憶效應頭上,但其實那只是電池的容量衰退而已。

鎳 氫電池相較於鎳鎘電池,對於過度充電及放電的容忍性較低;在鎳鎘電池流行的年代,電池充電器往往就只是有個簡單的限流電路,把電池放上去慢慢充十多個小時 就算充飽(通常是已經衝入了電池容量 150% 的量);在環保以及容量上的需求推動之下,鎳氫電池慢慢普及,較大的容量以及對於充電條件更加要求,快速充電及偵測電池是否充飽,就成為充電器必備的功 能。

一般鎳氫/鎳鎘電池充電器是利用 -ΔV方式偵測充電終點(充滿),也就是利用鎳氫/鎳鎘電池在 過度充電後電壓會略微下降的現象判定。也因為利用這個方式通常需要較高的速度(0.25C以上,C指的是一小時充滿或放光電池標示容量電流量,標明 2000mAh的電池,1C就是2000mA),以便在短時間內偵測這極小電壓的變化。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設計的鎳氫/鎳鎘充電器通常可以在四五個小時內把電池充滿。


鋰電池

鋰 電池因為重量輕,儲存的電力較鎳氫大(能量密度高),所以各式攜帶型設備大量採用。不過鋰電池對於充放電的要求又比鎳氫電池要高,使用不當容易損壞甚至起 火(比方說先前手機爆炸、以及筆記型電腦自燃的新聞,原因多是鋰電池不良,且/或充電有問題所造成),讓一般人對於心理多少有點怕怕的。

鋰電池之所以會著火,是因為電壓較高,內部的電解液是有機溶劑,(非如其他電池是水溶液);所以過度充電或是穿刺變形,產生高熱可能會有著火的危險。

一般鋰電池充電是以 CC-CV 方式進行,也就是以固定電流(CC)充電至 4.2V,然後維持 4.2V 電壓,等待充電電流小於某個比例(下圖圖中是設定 CC 階段的 20%),充電就算完成了。




不管是鎳氫、鋰、或是鉛酸電池,有幾個共通的良好使用習慣:
  1. 不要把電池用到沒電或快沒電才充電、不管剩多少電,閒置時就可以拿去充電
  2. 長時間不用,充半飽比充滿好、充滿比沒電好
  3. 不要將不同批的電池同時混用、一次使用一個以上的電池串連時,使用前請全部充滿
  4. 不要讓電池短路(有些人拿電表測量電池的電流,其實那是讓電池短路)


一般充電電池宣稱有 500 次、1000 次或是更多次數的壽命,以致於用了「一次」覺得不把他用到完,就浪費了「一次的壽命」。但實際上電池的「一次充放循環」指的是「充電100%後、再放 電」;所以每次用了一半,再充滿,其實是算「半次」。像是汽車蓄電池、鎳氫、鋰電池這些沒有記憶效應的,最好的充電實機就是有空充電的時候,不用等到電用完。

事實上,不少電池以淺程度充放電(用一點點就回充)的壽命,會比深程度充放要好,像是 Toyota Prius 油電混和動力車的電池,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 40%-80% 的充電狀態(state-of-charge; SOC)小區間來回,每天充放頻繁(紅燈煞車就要回充了),即使是計程車,也鮮少有電池損壞的案例。至於現在一堆車廠大力推動的插電混和動力車(Plug-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; PHEV)或電動車(Electric Vehicle; EV),在電池科技未有大幅度的進步狀況下,可能電池壽命反而短一點(當然車廠及電池廠商也在努力解決這方面的問題)。

所以結論,電池該怎麼用?在一般狀況下,只要不要用到沒電,需要就用吧,用完儘快充電就好,別想太多了。




2011-03-23

還好

充電式吸塵器(Dyson DC16 Animal)突然壞了,打算拿去修才發現一邊的塑膠融化變形,看了看發現應當是放地上的時候,跟電暖爐靠得太近被烤壞了。

雖然覺得懊惱,想想還是拿去修,跟恆隆行的先生說明了一下狀況,表示願意自費換殼修復,請他們報價。

櫃檯的先生說:「還好只有塑膠融化,沒發生什麼意外。」

想想也是,這麼不小心也點多損失一支幾千元的吸塵器,沒有釀成更大的問題,應當要覺得運氣不錯了。



後來報價來了,$2600,花錢消災啊...

2011-03-10

愛是唯一理由

http://madamed.pixnet.net/blog/post/26497057
[愛是唯一理由] 原文在上面的網址,內容就不轉貼了

感想:

結婚有許多條件,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,生活習慣還是經濟能力,條件百百種,如果自己沒那麼愛,其實都還是白搭吧...

很多人其實花了一輩子也不了解自己,更不要說要了解其他人了,結婚,當然是在資訊不充分的狀況下賭那麼一把(其實投資很多時候也是),如果不是因為愛,讓人「概括承受」對方所有的優點和缺點,那因為馬桶或是牙膏蓋或不蓋這種小事離婚的事情一點也不誇張,沒結婚對於對方的缺點多計較,結婚了就別計較,尤其是以前就知道的缺點,知道有這問題還要在一起,能怪誰?那只能怪自己笨啊!



「相愛或者有千百種理由,但是不能在一起,大概只有一種原因:愛得不夠。」

2011-03-08

沒有鏡片的眼鏡...

友L:「今天我學妹終於解答了我長久的疑問,為什麼常常看到有人帶沒鏡片的厚框眼鏡了。」

其他朋友:「?」

「因為這樣假睫毛才不會弄髒鏡片」



不過我覺得好看的眼睛如果被鏡框框著反而就喪失優點了,
鼻子不夠高的人帶厚框眼鏡,那只會讓鼻子看起來更扁而已...
何必花錢糟蹋自己... -_-

2011-03-07

度日如年

上週壹電視的網樂通小盒子來到我家之後,閒來無視就看看電影。

看到電影全面啟動(INCEPTION)裡面的夢與夢中夢層層疊疊的架構,做夢一小時的時間,夢中變成數倍長度的生活,夢中夢就把短短幾秒的時間變成好幾個小時去了(這蠻扯的,不過故事因為有這樣的架構才有得發揮)。

我想到其實電影也像一個夢,短短兩三個小時時間濃縮了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故事,多看幾部,似乎也就被「植入」很多記憶,感覺這禮拜似乎變長了很多。

我想戲劇之所以一直存在的原因,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生活真的太規律了,如果戲裡面播的是自己生活的翻版,大概就少很多人看了,一般人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在戲裡或戲外,大概比較想活在戲裡吧?

2011-02-27

社群網戰(Social Network)

看完電影 社群網戰 之後的感想

1. 我覺得我是個笨蛋
2. 我沒有膽子講實話
3. 我粉膚淺,卻又怕別人知道,但事實上又藏不著


做大事情實還是沒有瞻前顧後的餘地,衝就是了...

2011-02-23

最近交通事故多

最近一週兩次出門,兩次都遇上一點事故,天色雖然不像之前那麼暗沉,視線照理說應當清楚一點,但開車沒頭沒腦的人卻更多了。

剛開始在馬路上騎單車的時候,覺得馬路很危險,後來慢慢習慣了,就沒什麼感覺,覺得以前擔心的事情都是多餘的。

結果這週先是來一次路邊並排停車+外側計程車夾殺,撞到並排停車的車子差點摔車,開始覺得沒裝行車記錄器真是失策啊,要是掛了都沒人知道是怎麼回事...

第二次是昨天經過憲兵司令部前面的陸橋,下坡的時候看到一台機車停在路邊(很奇怪的地點,也沒看到機車旁邊有人),一輛計程車以平穩的速度前進,好像什麼也沒看到的就直接撞了上去(撞得很理所當然的感覺),我看了就在想到底計程車司機是打瞌睡還怎樣啊?慢慢的從他旁邊繞過去,他剛好要開門下車看,要是我沒閃,大概又撞到他一次... -_-

2011-02-09

2011/02/09

昨天搭了捷運回家,晚上頭就有點痛,早早就跑去睡,今天當然也就早早起床;感覺最近出門就很容易被傳染到,還好過沒一天就可以恢復,不過實在不太舒服。

早上不怎麼冷,出門走走活動一下;在想到底應當去哪裡跑步比較好,也許應當捷運搭了去動物園站,沿著河跑到政大,然後爬上貓空,運動應當就夠了...(不過那應當表示我要背著NB出門運動,然後再貓空上面打開電腦開始工作?感覺很悠閒,但實際上背東西大概會重死吧)

今天股市還是繼續跌,我也愛看不看的(拜託跌多一點吧!),下午預約了腹部超音波定期檢查,早上十一點就要禁水禁食;十一點前灌了一大桶水,然後幫朋友整理要重灌電腦的東西,燒一燒光碟(這件工作讓我很惱怒,因為比隨身碟慢好多啊),然後就去診所看上次的抽血報告,超音波掃描...

最近感冒(還是流感?)似乎真的非常凶悍,可能整條街除了昨日的彩券行外,沒有一家店生意比診所還好;拿了報告看看數值都正常的很,躺上床去讓醫生看看大肚子,似乎除了脂肪肝,也沒什麼問題,
減肥就消掉了...只不過醫生順道掃到腎...發現還是有結石嘛...所以之前打腎結石只是把山崩滾在路上的擋路的弄走而已,其實石頭還是在...... (感覺真失望 orz*100)

回家時本來想順便去剪個頭髮,結果發現常去的那家老闆沒開,這位大姊三天兩頭休息,門上還貼了昨天開工的告示...錢要給人家賺,還真困難啊...(不過我也不大想去別家剪就是了,習慣了)

2011-02-01

五年還清房貸...

某論壇上面看到一篇網友分享 26 歲買房子,31 歲就把貸款的 500 萬元還完的事情(他們同時還生了兩個小孩),覺得共同目標明確的夫妻還是有啊。

在我的觀念來看,買房子並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, 不過如果不想被房東趕來趕去,要長期居住在同一個地方,買個房其實可能也是小家庭必須要考慮的事情。

就理財而言,買房和保險一樣,某方面來說就是在強迫儲蓄, 對於沒有更好方式運用資金的人,有個東西扣住,總比搞不清處狀況在股票基金標會弄不見要好些。

現在的社會氣氛老實說也蠻奇怪的, 因為結婚也不一定會幸福,所以不要結婚,小孩要花很多錢,所以不生小孩,存錢也沒什麼利息,乾脆花掉算了,弄到好來好像什麼都很隨便,然後生活沒目標也沒希望,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,然後心裡空空、口袋也空空。

人生還是要有個目標,比能想像達到的位置在高一點的目標, 想起騎單車爬坡的行程,知道山頂在哪裡,雖然覺得這陽明山對我這胖子有點高,但慢慢騎還是上得去; 雖然北橫好像蠻危險,不過多踏幾下還是會越來越靠近明池,事情還是要定個目標,然後做看看,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, 用想的,想很久還是什麼都沒有。

2011-01-26

想起一則前兩天在別人 blog 的留言

blog 中寫道「書上常寫,在一段感情中付出越多的一方,成為輸家的機率也越大」

我不大同意這講法,就寫了一段留言,意思大概是:

「輸家是無法分辨對誰才值得的人,跟付出多少沒有關係;就像買了沒用的東西才叫浪費錢,買貴的東西不一定是浪費錢」

但是被刪掉了,我想這大概聽起來很不受歡迎吧?畢竟這代表在感情的投資上:

1.沒有辨別投資標的能力
而且
2.沒有風險控管的能力

其實也沒有什麼負面的意思在裡面,畢竟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問題,問題是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」?



人生其實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扣起來的鏈子,

每個人都是不斷的拿時間、精力、金錢等等資源去換(交易)些什麼,

成功沒有必然,付出也不一定有收獲;只不過沒有投入,大概也不要想有什麼產出。



投資做久了,想法就會變成這樣...

2011-01-23

身外之物...

歲末年終又是大掃除的時刻,一般人如果認真清理家裡,應都會清出不少東西;
比方說各種產品的包裝盒、袋子、買了新的被放一邊去的舊物、各種雞肋贈品、試用包、宣傳物......

朋友間會以「松鼠」稱囤積過多不需要東西的人,久了以後,松鼠一詞也拿來當動詞用,
比方說「你今天又松(買)了什麼東西?」,對於一些蒐集狂熱烈掃貨的狀況,我稱之為「松鼠症發作」;
而「松果」就是購買的標的物。

以前會覺得自己是很念舊的人,什麼東西都捨不得丟,總覺得什麼東西都有意義或回憶,
即使一張包裝紙、一張票根都想留下來,松鼠症發作又亂買一堆東西,
久而久之就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在家裡。

開始賺錢記帳後,慢慢覺得應當節約一點,不該買太多超過實用範圍會用到的東西,
某次去馬偕醫院看到牆上寫著「寧願燒盡、不願鏽壞」,
就覺得很多東西根本就是堆在家裡埋沒他們的可能性啊,
相機根本也只是久久用一次,書一堆也是蒐藏多於閱讀,
於是就開始丟雜物、清倉大拍賣,幾年下來松鼠尾巴慢慢就變小了...

現在什麼東西對我來說好像都不是很重要,生活有吃有住、睡得著笑得出來就好;
人生很短,收那麼多東西,最後其實什麼也帶不走,
珠寶金銀名錶即使帶進墳墓,大概也會被盜挖拿走吧...

2011-01-06

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

看了交友檔案一些日記和檔案,心裡總是五味雜陳。

看到一些不大愉快的遭遇,怪東怪西,
一開始覺得同情,久了之後就覺得厭煩;
其實很想質問:「今天會這樣,難道你就沒有責任嘛?」
不過想想還是閉嘴,提問總是過於尖銳。

我一直相信命運是自己選擇的,
現在已經不似舊世界一樣有那麼多「非如此不可」的命運安排,
如果不願意接受現實狀況,並且起身去解決,
那怎麼去改變自己的處境呢?

溫暖的安撫對於受傷的人有其必要,但是如果取暖上癮了,
常常就是一副受傷的樣子,可能永遠也走不出受傷的情境裡面。

有問題,趕快想辦法脫身;你該問的是 how,而不是 why,
等塵埃落定以後再問 why 吧...



不過我還是不敢到別人日記裡說三到四,
畢竟會聽的人自己也會想,不會聽的講了也沒用,
悟性的差異就是這樣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