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07-13

學歷的必要性&教育的成本

沒唸書不一定難翻身...念太多書就真的很難翻身...
投資越大,越難認賠...

在沒有目標的狀況下,「讀大學」給人一個虛無的希望,
讓你排擠掉其他家庭預算去念大學,那是「邁向奴役之路」...

現在講那個什麼狗屁十二年國教,除非政府願意出技職教育體系全額學費,
並以拿到證照代替畢業證書、輔導就業,否則一定是浪費...
念一堆東西結果出社會還是沒工作,錢沒賺到就先背債,
準備工作「贖身」,那與奴隸有什麼兩樣?

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踏入社會的門檻,而是絆腳石,
因為大學畢業什麼也不會、耽擱了幾年、花了一堆學費、又變得拉不下臉做某些工作,
如果不是沒張大學畢業證書會被歧視,那一般的人為何還要念大學?

在學校的目的是為了學習,如果只是學習以後又拋棄的東西,
那又何必浪費資源在上面?



某日晚上看一下電視,看到則消息是台灣新生兒數(應當是指去年吧)數量跌破20萬,想想這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了不起的消息,會到今天這樣的局面,只能說這是趨勢吧?

一般人不想生小孩的理由是怕養不起,養得起的人也因為怕影響生活品質而不想多生;其實這些理由也只是理由而已,其實以前的經濟狀況比現在差多少,生活還不是照樣在過,小孩也是養大了。

現代的生活有很多原本沒有的「必要條件」,從小開始學歷、才藝、語文的賽豬公大拜拜壓的人喘不過氣來,長大了比收入、車子、房子等等,年紀漸長大概又開始比小孩,比來比去,一輩子就在競爭中度過。

我想了想,如果要走跟別人一樣的路,那就沒辦法避免競爭這種事了;要去追隨別人的腳步,擠熱門科系、熱門工作,那一定是很累的,因為自己最擅長的東西,並不一定是要與人比試的東西,發揮自己的專長,應當才是將能力最大化的路。

雖然還沒小孩,連小孩的媽在哪都還不知道,不過一則新聞讓我想了一些東西;小孩是父母的創作,自覺我應當可以做得不錯,如果我想到怎麼做的話...(這是我的幻覺嗎?)

沒有留言: